变空间的“物理反应”为产业的“化学反应”

互联网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让七大洲、四大洋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随着席卷而来的“互联网+”风潮,无数创业者与投资客投身这场大变革,楼宇经济发展也搭上了“互联网+”的时代快车。无论是“互联网+楼宇”,还是“楼宇+互联网",互联网都将成为标准配置。可以这么说,围绕着楼宇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链有多长,痛点有多少,就会有多少种“+”法,建筑、景观、教育、医疗、社交、养老、金融、餐饮、交通、服务……从这个角度而言,未来楼宇经济的增量要靠“+”去提升,楼宇的存量要靠“+”去盘活。


畅销书《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曾说,“网络经济下,社会由改变转为流变"。“的确,“互联网+”在重塑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将重构产业形态。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技术与设备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从思想、战略层面引人了互联网思维所倡导的“用户至上”“快速迭代”“普惠服务”。可以预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将经历传统产业模式与新兴产业模式交织,新模式、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成长过程中阻力与突破力此消彼长的过程。2.0时代的楼宇经济势必将借助互联网以实现传统商务楼宇的产业集聚化、办公生态化、管理系统化、服务集成化。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包括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在内的多元化新思维,它打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式、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如果说以前互联网带给人们的只是社交、娱乐方面的应用,如今它已经广泛地融人了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渗透进了传统产业的各行各业。因此,“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合理配置了资源,第一,“互联网+”时代更注重融合发展。“互联网+”时代,产业之间不再是以前的“单打独斗”,而是已形成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的“链式”发展,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依賴,形成一二三产的“跨界融合“,这从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首倡的“第六产业”概念及日本政府大力推进的“六次产业”中可以看出来。


互联网企业开始跳出科技、信息的业务范畴,向实体服务延伸,逐渐“变重”;有实力和远见的房地产企业也开始尝试基于互联网重构自身体系和业务、努力“变轻”。第二,“互联网+”时代更注重创新发展。未来,互联网与相关企业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N.0,成为围绕人的需求而形成的生态链的一个个模块。楼宇与产业是载体和内容的关系。“互联网+”时代,楼宇所承载的不再拘泥于现代服务业,也可以是对场地、空间要求不高的都市工业、现代农业。如长沙的“楼宇工厂”把工业搬进了楼宇;瑞典人在楼宇中种水稻,把农业搬进了楼宇。第三,“互联网+”时代更注重转型发展。“互联网+”的过程,是不断流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共生的过程。


“互联网+”时代,不是互联网企业淘汰传统企业,而是新的商业文明替代旧的商业文明。对于楼宇经济而言,其发展潜力、增值点不是“建楼卖楼”,而在于楼宇内产业的引进与培育,在于楼宇的运营、管理、服务。住宅地产、商业地产从本质上说都是产业地产的下游产业,是对产业地产的配套和辅助。“互联网十”时代,当年一哄而起的经济开发区、高新产业区、工业园区等传统工业地产也面临着产业的升级与转型问题。2015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开发区要在发展理念、兴办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转型”。各地政府也专门出台政策文件对各类开发区进行整合、优化、提升。可见,转型发展是“互联网+”时代楼宇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